成语故事大全
惹草拈花
rěcǎoniānhuā惹招引,挑逗。比喻男女调情。多指调戏妇女。明·刘兑《金童玉女娇红记》镜台儿边惹草拈花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4 阅 18关门打狗
guānméndǎgǒu比喻将对方控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,然后进行有效打击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04 阅 16摇头叹息
yáotóutànxī形容感慨或难过的表情。无看着河水受污染的面积日益扩大,大家不禁~。
日期 2025-08-04 阅 20一字褒贬
yīzìbāobiǎn褒赞扬,夸奖;贬给予不好的评价。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。泛指记事论人,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。晋·杜预《左传序》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,然皆须数句以成言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4 阅 20俗下文字
súxiàwénzì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04 阅 18挨家挨户
āijiāihù每家每户,户户不漏。挨,依次,顺次。老舍《四世同堂》七四自从他作了副县长,随着白巡长挨家挨户地收铜铁,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4 阅 19撧耳顿足
yǎněrdùnzú用手抓耳,以脚顿地。形容束手无策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04 阅 26流离播越
liúlíbōyuè指流转迁徙。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自叙》乃草创子书,会遇兵乱,流离播越,有所亡失。”[蔡润石]~,不脱衰绖。★叶名沣《桥西杂记·蔡夫人书孝经卷》
日期 2025-08-04 阅 21鬼使神差
guǐshǐshénchāi使、差指使∶象有鬼神在支使着一样,不自觉地做了原先没想到要做的事。元·无名氏《碧桃花》第四折这一场悄促促似鬼使神差。”正是呢,这是一高兴起灶,~来了这些人。★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四十九回
日期 2025-08-04 阅 22见微知著中著的意思
见微知著,拼音jiànwēizhīzhù注音ㄐ一ㄢˋㄨㄟㄓㄓㄨˋ解释微:微小;著:明显。看到一点苗头;就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。出处韩非《韩非子说林上》:“圣人见微以知萌,见端以知末,故见象箸而怖,知天下不足也。”例子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,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,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。
日期 2025-08-04 阅 22心焦如焚
xīnjiāorúfén心里焦躁,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焦灼难忍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03 阅 20论千论万
lùnqiānlùnwàn指成千上万,数量极多。元·刘君锡《来生债》第二折爹家里论千论万满箱满柜无数的银子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3 阅 20飘茵落溷
piāoyīnluòhùn随风而落,有的飘在茵席上,有的落在粪坑里。比喻由于偶然的机缘而有富贵贫贱的不同命运。也指女子堕落风尘。《梁书·儒林传·范缜》人之生譬如一树花,同发一枝,俱开一蒂,随风而堕,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,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。坠茵席者,殿下是也;落粪溷者,下官是也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3 阅 22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
rénérwúxìn,bùzhīqíkě信信用;其那;可可以,行。一个人不讲信用,真不知道怎么能行。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。《论语·为政》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”列位呵,~。”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,出得去,不伤身体者,就拜他为王。★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一回
日期 2025-08-03 阅 21惊见骇闻
jīngjiànhàiwén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。同惊耳骇目”。清·刘大櫆《与王君书》以故凡厥所有,皆与世龃龉,只可自娱,不堪共质。间尝出以示人,惊见骇闻,非怒则笑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3 阅 21口传心授
kǒuchuánxīnshòu指师徒间口头传授,内心领会。明·解缙《春雨杂述·评书》学书之法,非口传心授,不得其精。”尽管在旧社会得不到出版发行的便利,千百年来通过无数艺人的~,终于很好地保留下来了。★光未然《戏曲遗产中的现实意义》
日期 2025-08-03 阅 22飞升腾实
fēishēngténgshí飞飞扬;腾上升。指名声和实际都好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03 阅 23福不重至,祸必重来
fúbùchóngzhì,huòbìchónglái福不会接连而来,祸灾却会接踵而至。汉·刘向《说苑·权谋》往年秦拔宜阳,明年大旱,民饥。不以此时恤民之急也,而顾反益奢。此所谓福不重至,祸必重来也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3 阅 22澜倒波随
lándǎobōsuí犹言随波逐流。比喻言行无标准。明宋濂《序》第近年以来,传者失真,澜倒波随,所趣日下。”当今学者~,一惟卑陋之归,伯清能尊朱子之学而扶导之,岂非朱子之孝子乎。★《序》
日期 2025-08-03 阅 21芒芒苦海
mángmángkǔhǎi佛教语,辽阔深远的样子。比喻苦难无穷无尽。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6卷嗟见南山尘,积年为丘山。芒芒苦海中,生死成波澜。”~,回头是岸。
日期 2025-08-03 阅 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