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 第47页
辱身败名
rǔshēnbàimíng指自身受辱,名声败坏。《说岳全传》第三一回一旦失手,辱身败名,是为不智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3三长两短
sānchángliǎngduǎn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。特指人的死亡。明·范文若《鸳鸯棒·恚剔》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,须一路寻上去,万一有三长两短,定要讨个明白。”要是万一李嫂子有~,真是可惜!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七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3身心交瘁
shēnxīnjiāocuì身体衰弱,精神不振。石三友《金陵野史·谭鑫培的绝唱》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,匝月之间,与世长辞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2激昂慷慨
jīángkāngkǎi精神振奋,情绪激昂,充满正气。汉·李陵《录别诗》悲意何慷慨,清歌正激扬。”唐·柳宗元《上权德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》今将慷慨激昂,奋攘布衣,纵谈作者之筵,曳裾名卿之门。”况金元院本,演古劝今,情神刻肖,令人~,欢喜悲号,其有功于世不少。★清·郑燮《城隍庙碑记》
日期 2025-08-07 阅 13酒肉兄弟
jiǔròuxiōngdì指酒肉朋友。清·张南庄《何典》第二回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,叫做破面鬼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4放诞不拘
fàngdànbùjū放纵任性,不加检点,不受约束。同放荡不羁”。宋·司马光《温公续诗话》韩退处士,绛州人,放诞不拘,浪迹秦晋间,以诗自名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1含齿戴发
hánchǐdàifā口中有齿,头上长发。指人类。《魏书·韩子熙传》遂乃擅废太后,离隔二宫,拷掠胡定,诬王行毒,含齿戴发,莫不悲惋。”固宜~之伦,生死沐浴于覆焘之下,未有能喧者也。★清·王夫之《绎思》
日期 2025-08-07 阅 12病骨支离
bìnggǔzhīlí支离残缺不全,引伸为憔悴、衰残瘦弱的样子。形容病中体瘦骨露,衰弱无力。宋·陆游《病起书怀》诗病骨支离纱帽宽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2强使
强使的读音强使的意思,强使的词语拼音"˃拼音读音:[qiángshǐ]汉字注音:简繁字形:強使是否常用:是“强使”的意思基本解释基本解释 施加压力使做某事。《清华法学(第二辑)·法律:仪式与戏剧》:“相反,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强使自己的个性依从于法律程序的要求。”辞典解释强使qiǎ
日期 2025-08-07 阅 10五马分尸的意思
五马分尸,拼音wǔmǎfēnshī注音ㄨˇㄇㄚˇㄈㄣㄕ解释古代的一种酷刑,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。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。出处王西彦《老太婆伯伯》:“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,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,五马分尸。”用法主谓式;作宾语;含贬义。感情五马分尸是贬义词。繁体五馬分尸近义千
日期 2025-08-07 阅 11四纷五落
sìfēnwǔluò形容分散零乱。同四分五落”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4亡不旋跬
wángbùxuánkuǐ犹亡不旋踵。形容时间极短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3无情无彩
wúqíngwúcǎi犹无精打彩。形容不高兴,提不起劲儿。无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5洗髓伐毛
xǐsuǐfámáo清洗骨髓,削除毛发。比喻彻底涤除自身的污秽。有脱胎换骨的意思。明·程登吉《幼学琼林·身体》汉张良蹑足附耳,东方朔洗髓伐毛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1绳厥祖武
shéngjuézǔwǔ绳继续;武足迹。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。比喻继承祖业。《诗经·大雅·下武》昭兹来许,绳其祖武。”他志在青云,料非身终白屋,倘能~,庶几不负慈恩。★明·汪廷讷《狮吼记·抚儿》
日期 2025-08-07 阅 12拘俗守常
jūsúshǒucháng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。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论仙》而浅识之徒,拘俗守常,咸曰世间不见仙人,便云天下必有此事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6流落他乡
liúluòtāxiāng被迫离开家乡,漂泊外地。宋·释普济《五灯会元》卷五十六舍父逃走,流落他乡,撞东磕西,苦哉,阿弥陀佛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4攻过箴阙
gōngguòzhēnquè指责过错,针砭缺失。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汉过》进则切辞正论,攻过箴阙;退则端诚杜私,知无不为者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4秽德垢行
huìdégòuxíng指自污浊其德行以避祸患。宋·叶适《辩兵部郎官朱元晦状》中材解体,销声灭影,秽德垢行,以避此名。”无
日期 2025-08-07 阅 12沉舟破釜
chénzhōupòfǔ釜,锅。打破饭锅,沉掉渡船。表示决一死战。《孙子·九地》焚舟破釜,若驱羊而往。”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项羽乃悉引兵渡河,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。”欲令诸师毕渡,~,为不返之计。★清·黄宗羲《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》
日期 2025-08-07 阅 18